重庆石桥铺殡仪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68660679|石桥铺火葬场

咨询服务电话:

023-68660679

殡葬改革过程

点击次数:340   更新时间:2022-09-08      来源:本站

火葬和土葬作为我国目前殡葬管理政策中较为普遍的葬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环境和生态。

(1)实行火葬。以实行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1978-2013 年,全国共火化遗体10394万具,每年节省数万亩耕地、百万立方米木材和数百亿元殡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不足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火葬作为一种生物燃烧,是使用能源(电力、柴油、煤炭等)将遗体在高温给氧条件下快速焚化的过程。相对于土葬来说,火葬节约森林和土地资源,却消耗了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火葬能消除遗体细菌病毒等生物污染,减少遗体土葬对土壤、水资源的污染,限制了占用耕地的问题,却又增加了空气污染。我国现阶段火化及消烟除尘设备还比较落后,减少火化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推行火葬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3年,全国死亡972.8万人,468.9万人实行了火葬,按火化一具遗体需30kg柴油计算,则耗费柴油14.1万t,火化遗体排放的大量废气粉尘,成为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火葬政策实施50多年来,大部分地区实行了火葬,但由于一些地方对火化后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制止措施不得力,致使殡葬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民政部门把火化率作为衡量殡葬工作好坏的首要指标,过度推行火葬,激化了干群矛盾;实行火葬而直接产生骨灰处置问题并形成骨灰数量的大量累积,出现了“骨灰占地”的新问题,增加了骨灰安置设施(骨灰寄存、骨灰公墓等)的压力,而火化后骨灰土葬,仍占用耕地,还增加了殡葬费用等负担,这有悖于推行火葬政策的初衷,尤其是受传统殡葬习俗的影响,集中祭奠引发的交通、安全、环境等社会问题也日趋明显,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火葬政策所预期的实施效果。

(2)改革土葬。土葬是遗体自然氧化分解的缓慢过程,土葬后的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对环境产生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而遗体内有毒重金属元素会随降水的地下渗透作用溶人地下水,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为改变乱埋乱葬、占用耕地的状况,全国兴建了7万多个农村公益性遗体墓地、200个城镇遗体墓地和40个为土葬服务的殡仪馆。各地还因地制宜地推行了植树葬、深埋不留坟头等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遗体安葬形式,逐步改变了千百年来沿袭的葬法。土葬的改革并非仅仅是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遗体污染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土葬改革区大多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安葬前对遗体的无公害处理成为土葬改革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