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桥铺殡仪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68660679|石桥铺火葬场

咨询服务电话:

023-68660679

传统丧仪的基本仪式-小殓

点击次数:328   更新时间:2022-09-21      来源:本站

小殓是丧礼中的一个重要礼仪。它是丧礼逐渐进入高潮的第一个礼仪,包括一系列辅助小礼仪:陈放小殓用的衣服,陈放小殓用的祭品和盥器,陈放小殓用的绖带,陈放小殓用竹席、衾被等,陈放鼎及食物,小殓,小殓奠等一套礼仪。在儒家传统丧礼中,小殓是在人死后的第二天早晨举行。

殓,古代写做“敛”。敛的意思是把东西收藏掩盖起来,不让人看见。《说文解字》:“敛,收也。”“殓”是“敛”的后起字,只用于“给死人穿衣入棺”这个意义中。关于“敛”用于“敛尸”一义,《释名·释丧制》:“衣尸棺曰敛。敛者,敛也,敛藏不复见也。”“敛”即把遗体收藏起来,使人不再见到。殓有“大殓”、“小殓”之分。“小殓”的“小”有“初步”之意,小殓意为初步掩藏、遮蔽尸体。小殓是给死者穿衣,给死者穿衣就有初步掩藏、遮蔽尸体的意思。大殓的“大”有“更、进一步”的意思,把遗体放入棺材内,就是进一步把尸体掩藏起来的意思。为什么要把死者尸体掩藏起来呢?因为人死之后脸色苍白,甚至变形,极为难看,于是就用衣衾棺椁把尸体装殓起来,埋入土中,使之不被人看见。《礼记·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身,椁周于棺,土周于椁。”这里不仅指出了埋葬的起因,也指出了小殓、大殓、棺材的由来。

周礼小殓是先在尸床上铺个席子,再放上用以捆扎的宽布带,称为“绞”纵一道,横三道。绞上再铺被子,国君用织锦的被面,大夫用白帛的被面,士人用缁布的被面,被子上再铺衣,共19套,套数尊卑无别,此效法天地之终数。然后举尸于衣上,先殓衣,衣襟都向左,表示与世人不同。并用组带系足,带

从鞋垢“荚”中穿过,再裹衾束绞。次后即将死者套上布袋,袋分两截,上截称“冒”或“质”,长与手齐;下截称“杀”,取其口大下收之意,套时分别从头,足套入,接处有布带相结。最后盖上覆尸的“夷衾”。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先秦以至汉唐时期,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小殓衣都是 19 套,没有增减。以致后来有人反对,如北宋司马光,而民间特别是贫民甚至减少到一件。

周礼规定,凡是来殓尸的人都得赤膊,迁移尸体时大家都穿好衣服。国君的丧事由大巫师亲自殓尸,众小巫师在一旁辅助他。大夫的丧事,由大巫师来临时指点,众小巫师殓尸。士人的丧事,也由大巫师来临时指点,小巫师和帮忙的一起殓尸。殓尸完毕后必定要哭泣。凡是殓尸,共需要六个人。殓尸结束后得吃一顿饭。小殓日之夜,要整夜在中庭点着火炬,天亮时方可熄灭。

据《礼记·丧大记》的记载,小殓时,主人就在门内稍东的地方,脸朝西站着,主妇脸朝东站着,然后小殓。小殓结束后,主人、主妇凭依着尸体号哭跺脚。主人左边袒露胳膊,脱掉装饰的髦发,用麻绳束发。妇人要袒露发髻,并用麻和发合成髻,腰里要束上麻带;妇人要在西房内做这些事。这时要撤去堂上的帷幕,主人主妇及男女亲属一起抬扶着尸体安放到堂上,然后主人下堂拜迎宾客。

小殓,即给死者穿衣之礼仪历代沿袭,不曾中断。但比之于周礼都简化了许多。宋司马光《书仪》曰:“凡敛葬者,孝子爱亲之肌体,不欲使物所毁伤,故裹以衣衾,盛以棺椁,深藏之于地下。然而,小敛衣十九称,此非贫者所办也,今从简易,小大敛则据死者所有之衣及亲友所隧之衣,随宜用之。周人敛用日出,今事办则敛,不拘何时。”《清史稿·礼》记载:“明日小敛,陈敛床堂东,加敛衣,三品以上五称,五品以上三称,六品以下二称。”清吴容光《吾学录初编》曰:“古者敛衣皆左衽不纽,今但去纽,不用左衽。”这些说明清朝官方小殓的状况,小殓用衣已经不是19套,而是大大减少了。

古代小说中,关于小殓之礼常有记载。《太平广记》卷三百《杜鹏举传》:“(鹏举)一夕暴卒,亲宾将具小敛。”宋俞文豹的笔记小说《吹剑录外集》谓:“初丧之家三日内哭声不绝,然非人方所堪,圣人恐其伤生,故小敛后,则使之更替哭。”《金瓶梅》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西门庆观戏动深悲》写李瓶儿死后第二天,乔大户来到西门庆家,与众人看了一回做成的棺材,问道:“亲家母今日小敛罢了?”西门庆说:“如今仵作行人来就小殓。”不一会,“仵作行人来伺候,纸札打卷,铺下衣衾……登时小殓停当,照前停放端正,合家大

小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