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桥铺殡仪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68660679|石桥铺火葬场

咨询服务电话:

023-68660679

殡葬建筑的内涵

点击次数:339   更新时间:2022-10-04      来源:本站

殡葬建筑是城市中社会化、产业化处理遗体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设施、空间和场所,它具体包括殡仪馆、陵园、公墓、骨灰堂、火葬场等,在国外还包括殡葬教堂(funeral chapel)。世界各国对这些殡葬建筑的称谓略有不同,如有称葬斋场、纳骨堂,骨灰安置所、墓地等,殡葬建筑在国外也有被称为死亡建筑或纪念建筑。在中国古代,殡葬建筑因其所葬者的身份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圣人葬地称为“林”,帝王葬地谓之“陵”,王公、贵族、名士的葬地称为“墓”,普通百姓的葬地称为“坟”。

1.公墓(也称为墓园、墓地)公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共坟地(区别于一姓一家的坟地)”公墓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或国家组织和机构兴办的墓地。采取这种形式来代替族墓,一是为了节省用地,规范殡葬用地,二是传统族墓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需要新的形式来代替。现代公墓与传统的宗族墓地不同,不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地区或以宗教信仰为单位的集体性墓葬地。如著名的维也纳圣麦斯公墓,它分为三个区:犹太教区、基督教区和伊斯兰教区。在我国各地也兴建了大量人民公墓,如北京福田公墓、上海龙华公墓等。

在许多国家公墓也被称为墓地。加拿大的法规中的墓地指用于埋葬人类遗体的土地,包括陵墓、骨灰安置处以及用来安葬人类遗体的其他建筑;美国法规中的墓地指用于或旨在用于埋葬的场所,这就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遗体安葬和骨灰安置设施。但有的国家将墓地狭义地规定为提供墓穴安葬

方式的场所,它包含骨灰堂、塔陵园等。比如日本,就将骨灰盒存放场单独列出作为独立的殡葬服务设施,其性质等同于我国的骨灰堂、塔陵园,是以提供骨灰室内安置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殡葬服务设施。

阿尔多·罗西指出,“墓地,从建筑物的角度来说,是死者的住宅。最初,在住宅的造型与坟墓的造型之间没有区别。坟墓和墓穴结构的造型是住宅造型的重复:直线式的走廊、一个主要空间,土石材料……死亡表达了两种环境之间的过渡状态,它们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定义……墓地的参照物除适用于墓地本身之外还适用于住宅和城市。这个墓地的设计遵照了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墓地形象。

2 骨灰堂

骨灰堂又叫骨灰安置所、骨灰楼、藏骨堂、纳骨堂,是安放并保存死者骨灰的殡葬建筑。它与传统平面化的公墓不同,采取立体化的骨灰安葬方式。这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缺乏,建设传统墓的费用高昂而采取的一种集约化的建造形式。它由骨灰堂、悼念空间及一些附属用房组成。其建筑形式有骨灰堂、骨灰墙、骨灰亭等

3陵园

陵园最早是我国对传统帝陵的称谓。陵,本义为大土山。《尧曲》曰:“荡荡怀山襄陵”。此处的陵即大山的意思。《诗经·十月之交》中更明确指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来帝王墓被称为陵,这是后起之义。《吕氏春秋·节丧》言古人之葬云:“葬浅则狐狸掘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陵”字成为称呼历代帝王坟墓的专用词。跟帝王有关死丧事情大都与陵联系起来。比如,君主去世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山陵崩”,帝王墓也称“陵园”。《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这是君王坟墓称陵的最早记载。而1926年建成的中山陵成为我国千年帝陵的终结。据《辞海》注释,陵园“现泛指以陵墓为主的园林”。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安葬那些为国家牺牲的杰出人物或在某些重大事件中死难的人修建的殡葬建筑,用来安葬他们的遗体,并供后人纪念和凭吊被称为陵园,如革命烈士陵园。与一般的公墓相比,它的主要功能是纪念,同时也有埋葬。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支柱。这类殡葬建筑多数是衣冠冢--象征性墓葬。

4殡仪馆

殡仪馆是以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的殡葬建筑。与其他传统殡葬建筑相比,殡仪馆是伴随着火葬方式的普及而产生的,也是殡葬活动社会化产业化的产物。它由告别室、等候室、火葬间、观礼室以及消毒室、整容室。冷藏室等一系列房间组成,有些宗教国家的殡仪馆还设有小教堂、礼拜堂等宗教祈祷房间。如著名的瑞典森林火葬场、日本风之丘火葬场。我国在实行殡葬改革之后也兴建了很多设计水平很高的殡仪馆建筑,如广州新殡仪馆、上海龙华殡仪馆、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等。

国外的殡仪馆一般只是对尸体进行卫生处理、提供遗体存放和告别礼仪服务的固定场所,并不配备火化设备,不具有火化遗体的功能。这与我国殡仪与火化合而为一有很大区别。国外的殡仪馆与我国新出现的殡仪服务中心具有相似的功能。

在许多殡葬建筑中这些类型往往集中于一体,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如广州殡仪馆业包括火葬场、墓园与纳骨堂,它们同时存在,共同构成殡葬建筑的各种功能。